建设三个课堂·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(5/11)

08-25   阅读:
gpd听课站-教学视频听课网,优质课,公开课视频听课网站!

  我想,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的关系做一个展开,我很幸运被教育部邀请出任18次全国教学大讲赛决赛的评委,我记得有一次在北京海淀生物教学大赛,而且是必须要我参加一等奖的评审。结果这节同课异构,人家讲的是蚯蚓,三个老师用PPT展示蚯蚓,第四个老师这个年轻小伙子,预备铃一响,他从讲台下捧出一个皮鞋盒,打开盒盖,把我吓了一跳,一盒子的活蚯蚓。预备铃一响,他给每个学生的桌面上发五条活蚯蚓。上课铃响,老师叫学生观察桌面上的蚯蚓。第一个举手的是男生,老师蚯蚓爬的时候是没有脚的。第二个女生站起来说:“我不得不更正同学的表述错误,没有脚的动物怎么能叫爬呢?没有脚的动物只能使用动词——蠕动。”接下来是个男生,他伸出舌头把他桌面上的五条活蚯蚓,一条不落地逐条从头舔到尾,五条蚯蚓都舔完了,他找到感觉了,“老师,经过接触我发现,蚯蚓是咸的”。第四个男生我现在想起来都毛骨悚然,他从口袋里找到一根线,把线的一头绕在食指上,线的另一头扎住五条蚯蚓当中一条头下面那一环,把蚯蚓提了起来,张大嘴巴放入口腔,我注意他三次用力吞咽,他要改变蚯蚓的生存环境,让蚯蚓离开生物课堂,离开桌面,进入他的胃里去,他让蚯蚓在他胃里呆了五分钟,然后自己要把蚯蚓重新带回桌面上,结果自己拉动自己胃里的蚯蚓引发的是猛烈的咳嗽,他一面咳嗽一面拍隔壁女同学的肩膀,“帮帮忙帮帮忙。”意思就是说我在改变它的生存环境,我能力有限,请你帮助我改变蚯蚓的生存环境,但是,这个女生的尖叫声压倒了这个生物老师的授课声,“我的妈呀鬼才敢提!”隔着走廊一个小男孩站起来,把袖子往上一捋,“我来帮你提。”就一下子这个蚯蚓就又回到了桌面上继续蠕动。这个时候这个学生发言了:“老师,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,我成功地改变了蚯蚓的生存环境。实验发现,原来蚯蚓的生命力是十分顽强的。”这节课,我太难忘了,我在思考一个问题,最难忘了蚯蚓的是哪个学生呢?我说是两个学生,一个是舔过蚯蚓的人,一个是吞咽过蚯蚓的人,因为,同样学习蚯蚓,他们比本班其他同学调动了更多的感官。gpd听课站-教学视频听课网,优质课,公开课视频听课网站!

  二桥中学李玲老师是我的徒弟,我邀请他到海南上一节卓越课堂示范课,这节课叫平行四边形形成,李老师居然一句也没有讲平形四边形的性质,最后随机检测全班同学这一节课的知识达标率高达95%,全班同学都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。老师在黑板上的平行四边行里加了第一条对角线,要求9个小组分组讨论研究两个三角形的关系,很快,学生发现,三角形全等。然后,老师在平行四边形上加第二条对角线,要求9个小组第二次讨论两个三角形的关系。学生再一次发现,三角形全等。这个时候,李林老师提高了音量,降低了语速:“既然,在同一个平形四边形内两次发现三角形全等,你们把两个结论复合起来,哪一组能有所发现?”最后,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三角形的知识,根据自己的理解、自己的能力,发现平形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。这是卓越课堂,一节好课,老师不讲学生知道的东西,一节好课,老师也不讲讲了学生仍然不懂的东西,这节课就有效了。老师的责任,不是讲自己知道的,而是讲学生需要的。优秀老师的特点是不跟学生争话语权,学生能讲的让给学生讲,经过启发学生能讲的,让给学生讲,经过启发有困难的,老师才画龙点睛。有一句话值得中国基础教育界关注:课堂教学提效,全世界只有一条出路,讲授让位给合作。这就是全世界都遇到的一个课堂教学提效的关键性的问题。名师工作室要发展我们的教育,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的学生。发展我们教育轨道上的名师工作室,是出教育家的名师工作室。如果就是维系我们的教育,最高是高级工艺师,而不是当代教育家,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。gpd听课站-教学视频听课网,优质课,公开课视频听课网站!

  传统课堂两大弊端,第一个弊端,人和书的关系没有摆正,第二个弊端,人和人的关系没有协调好。因此,一节好课,应该具备四个特点:第一个,没有问题,这一节课不是好课,问题是教学的起点;第二,没有合作探究,这一节课不是好课,小组是能力的平台;第三,没有展示,就没有期望之中、意料之外,展示是生成的关键;第四,没有导学,这节课不可能顺利达标,导学是教师的水平。一节好课,应努力具备四大要素。很多老师问我:“我让学生提问,学生提不出问题怎么办?”我说:“对不起,提不出问题是缺乏求知欲。”但是我更要问老师学会发现问题这是遗传,还是教育的结果呢?学生提不出问题的今天,反映了昨天的教育没有教会他发现问题。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,全国范围里少则半天,多则两天,学生在学会质疑上都能出现令人惊喜的表现。有的老师问:“小学部还有低年级的孩子还在识字教学阶段,我怎么提问呢?”我就用小学低年级的实践回答这个问题,海南省回苍县有个向阳小学,我在那里听卓越课堂研究课,上课的班级是6岁孩子 ,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,这节课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司马光砸缸。老师很有新意,追求卓越课堂的理念,所以上来第一步是让各小组预习,发现问题。两分钟以后,第三小组举手了,“小朋友掉进缸里了,其余小朋友都慌了,司马光也是小朋友,为什么司马光没慌?”你说这个问题提的好不好?结合司马光砸缸,没有比这个问题更好的问题了。我万万没有想到,这个问题把上课的老师给问住了,老师愣了30秒,醒过来以后,打开笔记本电脑,投放课件,你提你的问题,我教我的课,我不理你。结果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坐在我旁边说今天冯恩洪会长在这个会场,我们请他点评这节课,我当时说了一句很幽默的话:“这是一节典型的新旧并存的课,两分钟新,38分钟是旧的。”我吃惊的发现,原来课改10年的海南“旧”还如此的强大。我问老师:“多好的问题你怎么不接这个话题呢?”老师告诉我:“我也不知道司马光为什么不慌。我是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,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教授没讲过司马光为什么没慌。”我说:“没讲过不要紧啊,你接题啊,只要学生提问老师不可能都对答如流的,即使特级老师也会被学生问住,这不丢脸。你回答不出来,你就说感谢小朋友发现了那么有质量的问题,连你们海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的老师都回答不出来。你们去找材料,说明为什么司马光不慌,老师也去找资料,不就行了吗?不就下台了吗?不就过关了吗?我被学生问住比你惨的多啊。你这是一节校内研究课,我被学生问住是决定我命运的生死攸关的时刻,我能不能被评上特级教师那一天,我被我的学生问住了。”我很幸运,我32岁被评为中国最年轻的全国模范班主任,37岁,我成长为全中国最年轻的特级教师。特级教师不是自己找课上,特级教师讲课是抽签,抽到什么你教什么,我生来命苦,抽到的签我不会教,要求长文短交,让我用一节课时间教完乐府长诗《木兰诗》。我向老教师请教,《木兰诗》语文课要四节课教完。现在叫我一节课教完,我愁眉不展,到还有三天我就要上课了,我教案还没有形成 ,学生发现我愁眉紧锁找我谈心,问我是不是女朋友吹了?我说没那么严重,他问我为什么三天没见您笑一笑,我说你们老师评得上特级吗?结果学生告诉我,关键时刻兄弟们会帮忙。你说哪个老师听到学生的承诺,心里不热血沸腾?哪知道,关键时刻兄弟们给我帮了倒忙。当我教到“出门看伙伴,伙伴皆惊忙”的时候,我一看表,离下课铃响还有6分钟,我已稳操胜券,我一高兴,我眼前出现了幻觉,我觉得我头顶上方有一个特级教师的光环正在缓缓下降,缓缓下降,我只要脚跟离地就套住我了。但是,一个学生的举手把我带回现实的课堂,你知道这小子提了一个多难的问题。他告诉我:“中国古代女人是裹小脚的,有道是三寸金莲,花木兰女扮男装,白天穿着战靴行军打仗,晚上脱下战靴洗脚,她不是男的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。请想一想,一个女人12年不洗脚这是多么可怕的情景。”教室里哄堂大笑,就我一个人笑不出来。这个问题答案在哪儿我不知道,但我被学生问住了,我深呼吸两次,让自己心跳恢复正常,我说:“感谢这位同学,你提了多好的问题,连为人师的我都回答不上来。老师怎么可能样样问题都能回答呢?我们都已经到了能者为师的时代了,下课以后,老师一定去找资料,同学们,你们也别闲着,你们也去找资料。谁能回答这个问题,下一节课我们集体给他鞠躬,问他老师好,好不好?”学生一看,马屁拍到马腿上了,怎么能把老师难住呢?这是我们老师的关键时刻,学生沉默了几秒钟,然后暴发热烈的掌声,让我下台。意思就是说回答不出来也没事的。听课的371个听课的老师一看我被我自己的学生问住了,一个个高兴劲就都别提了,371个人一模一样的表情,眼睛眯的不能再小,嘴巴张的不能再大,脖子伸的不能再长,我在火里,他们都在水里。我一看这股劲头,我火就上来了。但是,我知道我不能发火。这个时候,我的脑中一个念头闪过,我终于不吐不快,我说:“各位同学,你们太势力了,平常一个老师教50个学生,今天371个老师加上一个冯老师,教50个同学,你们一定学过一个名言‘五步之内,必有芳草’,冯老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,不可能坐在你们旁边的老师也回答不上来,问问坐在你们旁边的老师。”我哪知道,话音还没落地,371个听课的老师全都低下了高昂的头。我还以为就我不知道,他们都知道,那我可丢脸丢尽了。我知道这节课我评不上了,我被学生问住了,到下课铃响我才发现,我们衬衫的外领领圈我都湿透了。我提醒自己,失败的也要败的有风度,所以我脸上仍然挂着微笑。到评委亮分的时候是我心跳加剧的时候,我真感谢评委,最后我这节课得87分,80分是过关分。我过了,我勇敢地承认了不知道,老师就是在很窄的领域里,钻研的很深的,能者为师,终身学习。所以在座的年轻的老师要记住一句忠告:低调才有腔调,低调必有腔调。我的低调感动了所有评委,这个年青人教育思想端正,有很强的生长性。教育思想端正加了3分,我变成90分了。我难住了所有听课的老师,激动了所有的评委,这个环节它是没法做备课时候的预示的,这是随机应变,这种教育机智发挥的淋漓尽致,这一个问题的抛出,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深刻的感受到,为人师者要终身学习,把教育机智发挥的淋漓尽致,我又加了3分,90分再加3分不得了,1985年特级教师评审如果我是87分,我是入围第4名,如果我最后93分,不是第4而是第1。没有问题我是第4,有了问题我还回答不出来,我正确对待了,第4变成了第1。不是所有问题都是等价值,很多老师被来自学生的问题一下子把自己思维搞乱了,这个时候,你要做一个动作,各组重新复议,谁能在诸多问题当中发现最有价值的问题。最有价值的问题有3个特点:第1个,书上没有现成答案,第2个,学生个人回答有困难,第3,众人合作探究能够达标。同时具备这3个特点的问题叫做最好的问题。所以,问题是教学的起点,我还要说一句,最好的问题才是教学的起点。我陪英国皇家总督学在中国大地上做示范督导时,英国皇家总督学给我提的一个问题,中国的老师很善于提问,一节课要提35个到40个问题,一周中国老师要提150到200个问题,如此推算,中国老师一生要提的问题肯定超过10万个,而英国同行们一生提的问题不可能超过1万个,问题提的多好,还是问题提的少好?我这样讲:“栽草还是种树呢?中国的很多教学课堂,一节课提的问题那么多,我在全国指导着1344所学校的课堂变革,我听了课反问老师一个问题,如果一节课老师您提的问题不准超过3个,您将提哪几个问题?”这里就告诉我们,实现教学目的不能随心所欲,实现教学目的要有精心的过程设计。确定教学目的,一课一得,实现过程设计这是传统课堂优化的必由之路。


教育优质课教学视频

更多关于 教育   备课资源。

教育课件下载

    暂无相关信息
更多关于教育   备课资源。

教育教案

更多关于 教育   备课资源。